服务电话: 0562-2832980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廉政文化 警示教育 办事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警示教育  >  正文

警示教育案例通报(2017第三期)

发布日期:2017-07-03 15:41:35     浏览量:4353



铜陵市教育局监察室编(2017年5月9日)

       编者按:权利是把双刃剑,不受监督的权力就是最大的腐败。领导干部要永葆初心本色,不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不在灯红酒绿下随波逐流,唯有如此,才能行稳致远,笃定远方。

       案例一:江苏淮州中学校长王维银——工程建设我一个人说了算

       2003年至2010年上半年,王维银先后利用担任江苏省淮州中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校长的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112万元。2010年12月15日,淮安市中级法院判处王维银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财产40万元。

       新闻背景:下面是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期间,王维银在淮安市看守所里写下的悔过书。

       “赌博,是我受贿犯罪的开始”。

       在学校积极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我个人的人品和职业道德却在下滑。

       长期以来,我在单位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养成了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不仅从来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还动辄乱批评人。

       久而久之,我放弃了自我学习、自我改造和自我约束,变得有些不思进取,整天沉湎于赌博的刺激中,沉湎于追求物质生活的刺激中,在学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当时,也有领导提醒过我,同事们忠告过我,但我仍然我行我素,忘记了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校长,应该为师之表。

       我打麻将,从开始的几十元钱输赢到几百元的输赢,最后发展到了上千元。我错误地认为,打牌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只是朋友之间玩玩而已,不伤大雅,只要不与学校有关的人打牌,与社会上的老板打牌是没关系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打麻将最终让我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我就像吸食鸦片一样欲罢不能。打牌赌博使我滋生了贪欲,在诱惑面前渐渐失去心理平衡,给行贿分子以可乘之机。我经不住行贿人一次又一次的金钱诱惑,逐渐迈进了犯罪的深渊。赌博,是我受贿犯罪的开始。

       “工程建设方面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从2003年至2010年5月,我在任淮州中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校长的8年间,掌握着学校的教学、招生、人事、基建等全面工作,特别是工程建设方面的事情,如招投标、工程变更、工程量追加以及结算支付等,大权独揽,都是我一个人说了算,都由我“一支笔”审批。老校区的改造维修、新校区的新建工程,工程庞大,因此,想巴结我的人、有求于我的人多了起来。他们知道,想承揽到工程就需要和我处理好关系,需要我点头支持和帮助。

       开始时我认为,工程谁做都一样,但最终是要把事情做好,也没想到工程承包人应该给我什么回报。而工程承包人中标后,一次又一次打电话对我说要感谢我,应该给我好处费。

       最初,在淮海中学当校长期间,我还能时常提醒自己做到廉洁自律,尚有一身正气,做到坚决不收礼。但是在淮州中学任校长期间,我渐渐地变了,开始收受一些行贿人的小恩小惠。后来,当人家把大把钞票送到我面前时,我有点心动了,在半推半就之中收下了。

       我忘记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面对金钱的诱惑,我心里的防线失守了,从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1万元、2万元、5万元,到几十万元,我都收下了。

       我错误地认为,自己收钱只有天知地知行贿人知我知,行贿人送钱给我,不管我要不要,学校都得不到,况且我拿的是行贿人的钱,不是学校的钱。再说,这钱也不是我要的,是行贿人主动送的,不拿白不拿。从面对诱惑开始到伸手敛财,侥幸心理一直在伴随着我。特别是在新校区建设上,我认为自己工作很辛苦,别人的钱挣得太容易。最终,私欲占了上风,我从开始不敢拿,渐渐地发展到认为拿别人钱是理所当然的事。

       “自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自作自受”

       我于1961年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市一个偏僻的水乡小村,经过多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师范学校(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3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淮阴县中学任教。

       在淮阴县中学任教的11年间,我成长为有一定影响的数学骨干教师,并担任了学校的教务处副主任。后来,我又先后担任过淮阴县淮海中学校长和江苏省淮州中学副校长、校长等职。

       我从一个水乡青年成长为一个重点中学校长,身为副处级干部、中学高级教师,理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而我却忽视了自我学习、自我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当上淮州中学校长后开始变得狂妄自大,把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权力变成个人享乐的特权和平台,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我的所作所为给自己今天的案发埋下了祸根,不仅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而且成了一名阶下囚。

       在接受审查期间,我痛定思痛,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自作自受,是咎由自取。如今,我身陷囹圄,才有所醒悟。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我深知世上没有后悔药,唯有深刻地反省自己。

       我对不起党组织对我多年的培养教育,对不起学校及师生,也对不起自己的家庭。我的妻子体弱多病,成年的儿子还未成家,他们将在我的忏悔中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失去自身的尊严,失去自身的体面,失去朋友的关心,更失去愉快的生活。一想到这些,我整天惴惴不安,以泪洗面。

       我将好好改造,痛改前非,诚心悔过,重新做人,争取早日从罪恶中回归自由人生,做点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摘自江苏教育纪检监察网)

 

       案例二:微腐败----47万助学金竟被校长挥霍一空

       每名贫困生每年1250元的助学金,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的数百名贫困生却一分也没拿到。有的孩子因此辍学……

       这些钱去哪儿了?

       “我的孩子申报贫困生补助,却始终没有拿到补助,而且该校的其他符合申报补助的学生,同样没有拿到补助。”2015年初,江苏省灌云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

       陡沟中学是灌云县一所普通农村中学,现有初、高中40个班,在校生2000人左右,其中每年被列入帮扶救济的贫困学生200名左右。2008年,江苏省出台《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2012年,该省又出台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暂行)》明文规定:对孤残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及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每天5元,每年按250天计)。

       依据《办法》,陡沟中学每学年将申领到15万元左右的贫困生助学金。贫困生却没有拿到一分钱补助金。调查人员查阅陡沟中学相关年度的财务报表中,也没有这15万元的丝毫痕迹,这些钱去哪里了呢?

*学校藏有小金库

       “于校长,上次上报的贫困生补助金到了,怎么办?”2012年,该校原分管财务副校长张永敏向刚刚上任的校长于宝军报告说。

       “直接发给学生吧。”于宝军不假思索的答复。

       “这些贫困生助学金不能发,前一任校长一直就没发,现在发给学生会引起混乱的。”张永敏小声建议说,前一任校长没发,而是通过学校后勤会计将所有贫困生助学金的银行卡统一保管,然后再安排人统一签名打卡,钱不到学生手中,如有学生家长问了,就说补助金没下来,这样学校就多出了15万元的机动资金,而每年教育财务审计也是熟人对熟人,风险不是太大。

       于宝军沉默不语。他深知贫困生助学金是国家对家庭贫困学生给予的救济款,不发就是违纪违法,可是,要发放就坏了“潜规则”。于是,他思索再三后叫来分管后勤的会计胡方兵,让胡方兵按之前的方式处置。

     “大约是2012年的年初,有一天,于宝军叫我到他办公室去,我到了以后,他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个大袋子,袋子里装了一大堆银行卡,当时他让我把这些卡收起来。我问他这是什么卡,他对我说是助学金卡,学校暂时比较困难,没有钱用,抽时间把钱取出来。我当时把卡收下了。过几天于宝军找我,说要带我一起去银行。到了银行后,他就找到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让他们以学校的名义统一解卡。这样的话,每次提钱时,只要用银行提供的初始密码就可以了。后来,每当于宝军参加活动或者出差时,他都会把我带上,以便于为他的消费‘买单’。他抽的烟都是‘中华’等高档香烟,喝的酒都是市面上的好酒,价值几百至上千不等,一桌饭一般不低于一千,还经常带我到全国各地著名景点浏览,阔绰得像个‘大老板’。直到2014年7月,这些钱在于宝军调离陡沟中学前全被用完了。”该校分管后勤会计胡方兵交代。

     “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我们立即抽调相关人员兵分三路进行调查取证。一路前往陡沟中学查阅相关账目,进而对账目上涉及到的学生名单进行走访核实;另一路赴县教育局相关部门调取陡沟中学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凭证;最后一路赶往银行查看陡沟中学相关财务收支情况。”该县纪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根据近一个月的调查汇总情况看,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陡沟中学挪用贫困生助学金的相关证据。经请示,我们对于宝军、张永敏、胡方兵等人立案审查。”

       经查,2012年至2014年间,陡沟中学原校长于宝军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分管财务副校长张永敏,违规安排学校后勤会计胡方兵截留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共计47万余元,用于学校的招待费和差旅费。其中,招待费用共计32万余元、出差旅游费用共计14.8万元。三人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于宝军和张永敏依法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前任校长的问题也正在调查之中。

    “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作为一校之长,我经常在教职工会议上要求老师要一切为了学生,而我却把原本属于贫困学生的助学金用于公款旅游、吃喝,挥霍一空,造成部分贫困生因此辍学,这不仅有可能毁了学生的前程,也毁了自己的前程。更重要的是让一所学校原本风清气正的教育教学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于宝军在接受纪律审查时忏悔道。(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友情链接:

铜陵市教育局 主办 铜陵市义安北路42号 联系电话:0562-2832980

皖ICP备05012975号-8  技术支持:安徽九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量:3786822 次